(序:伊賽牛肉企業出現危機并陷入“閃崩”的是一個典型?!伴W崩”危機的預兆一般有:某個領域的新政出臺,如當前的教輔產業;企業實控人猝死或重病,如裕鴻地產;企業實控人股份轉讓和法人代表變更,如眼下的伊賽牛肉;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但信用口碑一直良好,卻不料某債權單位突然起訴保全,如恒大地產,等等。當前,伊賽牛肉的所有商標被公開拍賣,意味著企業資產的完整性已遭“破壞”,企業短時期內進入司法重整程序并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兩天,河南省博愛縣人民法院發布公告,將對河南伊賽牛肉股份有限公司名下所有的90個注冊號共計92項注冊商標,在淘寶網公開司法拍賣,起拍價為3640萬元,咨詢、展示期限為2021年9月30日~2021年11月14日。
查詢一下,這些商標的名稱包括伊賽、伊賽塞外牧場、伊賽澳牧場、伊賽科爾沁牧場、賽汗牧場、伊賽易廚、伊賽快廚、澳U 100、伊賽華牛 YI SAI、牛人公館 YISAI、伊賽公館 YI SAI,等等,確實將伊賽牛肉注冊的商標“一網打盡”。
行業內外,伊賽牛肉的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即便如此,面對“病來如山倒”的債務危機,這家企業的市場信用也不堪一擊(點擊參閱《焦作伊賽爆雷,南陽科爾沁、洛陽伊眾破產,河南牛緣何牛年不牛?》一文。
今年3月,幾乎是毫無預兆地,伊賽牛肉暴雷,貸款逾期2億元,實控人買銀胖2.7億股全被凍結。其后短短半年,各家貸款銀行、融資租賃公司、供應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紛紛將其告上法庭,或資產查封,或保全執行,這家“中國牛肉全產業鏈龍頭企業”締造的神話,徹底崩滅。
天眼查顯示,這家企業目前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38起、融資租賃合同糾紛3起,民間借貸糾紛3起,申請訴前保全21次,被執行總金額4.2736億元。
為什么會出現閃崩?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今年2月7日(春節前四天),伊賽牛肉董事長買銀胖突然辭去公司董事長的職務,由董秘皇甫幼宇接任。2月10日,伊賽牛肉的法人代表也由買銀胖替換為皇甫幼宇。與此同時,伊賽工廠遲遲未能開工,期間陸續傳出伊賽資金鏈緊張的傳聞,不少經銷商加緊提貨,此事引起了當地一些銀行和其他債權人的警覺,蜂擁而上紛紛采取訴前保全措施。
如洛陽銀行焦作分行在一份起訴書中就稱,“2021年2月10日,原告獲知,被告河南伊賽牛肉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買銀胖辭職這一重大公司變更事項,遂緊急聯系買銀胖本人多次未果,至2021年2月19日,被告河南伊賽牛肉公司無消息,也無任何書面通知告知原告。原告認為此狀況已嚴重危及1000萬元貸款的安全,遂按照合同約定,于2021年2月19日書面通知被告河南伊賽牛肉公司,宣布貸款立即到期,要求其償還本案借款合同項下所有到期及未到期債務的本金、利息和相關費用”【焦作市解放區法院,判決書案號(2021)豫0802民初814號】。
更進一步探究,由于快速擴張和資本運營,伊賽牛肉的資金鏈緊張早有端倪,2020年的新冠疫情將此問題徹底暴露。
伊賽牛肉 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0億元,同比下降2.52%,凈利潤-2286.96萬元,同比下降158.78%,扣非后凈利潤為-2332.98萬元,同比下降160.75%;2020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62億元。其主業造血能力嚴重不足。
到了8月,伊賽牛肉公告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并結合公司近期經營情況,公司決定終止公開發行并進入精選層工作。次月,公司公告,因連續60個交易日(不含停牌日)股票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公司已觸發降層情形。9月28日起,公司被調出創新層并調整至基礎層。
2021年1月,作為持續督導主辦券商,申萬宏源提示風險稱,伊賽牛肉未及時履行審議及披露程序,構成關聯交易違規,存在內控制度未有效執行的風險;3月12日,申萬宏源再度提示風險稱,主辦券商經查詢天眼查、中國裁判文書網,已了解到伊賽牛肉前述被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股權凍結問題。
幾乎無力回天。
因為擁有全產業鏈,伊賽牛肉是雙匯、三全、思念、康師傅、海底撈、呷哺呷哺等20多個大型食品企業的穩定供貨商,在行業內已經成為針對B端客戶的全國最大牛肉供應商。
到了2019年,伊賽牛肉開始轉型布局線下,把重心放在C端用戶,自建了實現1小時牛肉配送的“牛肉商城”系統。 2020年5月,伊賽牛肉20歲生日慶典,買銀胖曾表示“伊賽牛肉未來5年內要在30個省會城市,建設300家新零售體驗直營店、3000家新零售體驗加盟店,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可惜時運不濟,在豪言壯語之中很快陷入垓下之圍。
伊賽牛肉曾被投資機構廣泛看好。出事之前,曾引進深圳市華商鼎盛中和股權投資、乾道投資基金、上海農天共祥創業投資、國泰君安證裕投資等戰投機構,如果沒有快速擴張帶來的債務危機,那么伊賽牛肉完全有可能被調入精選層,趕上北交所這列快車。
從今年5月6日起,伊賽牛肉已在新三板被停牌。
高峰時,伊賽牛肉專賣店以鄭州為據點向全國輻射,在全國開辦了600多家,而今,除了伊賽牛肉供應鏈有限公司、伊賽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企業掌握在其他個人手中之外,伊賽物流有限公司、伊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伊賽系”企業都被牽連進債務危機。
我們曾呼吁伊賽牛肉盡快步入破產重整程序,如今看來,“伊賽系”名下所有的90個注冊號共計92項注冊商標被公開拍賣,破產重整的可能性短時期內已經微乎其微。因為,商標拍賣意味著企業資產的完整性已被“破壞”,而且,也表明債權人失去了耐心,公開與企業實控人“決裂”。
而伴隨著有可能發生的一窩蜂的“飛鳥各投林”行為,伊賽牛肉會不會徹底步入深淵,走向被清算的命運?
難說。
可惜了。
〈注:本文作者為周健,文章來源于公眾號健指財經)